中國畸形的電競生態模式

獨家專題, 英雄聯盟
小編:貓奴 (HKESPORTS報導)   在上一篇文章跟大家探討了LPL的幾個問題,比如俱樂部忽視韓援與團隊配合、中國本土選手被邊緣化等等的問題。而這次則把視點放在中國對電子競技概念的理解。   延伸閱讀:「現成」並非萬能藥 ─ 中國對團隊的迷思 http://hkesports.com/w47_20160101_m_h04_04/   誤信金錢能換取產業發展的成熟度     在動輒上百萬轉會費的中國戰區,各種天價交易選手並不是稀奇事,觀眾漸漸對選手的轉會費用感到麻木,如果今天SKT把Faker交易出去,轉會費沒五百萬以上反而更值得寫成新聞。當我們常說中國「土豪式挖人」並沒有實質讓LPL地區進步的時候,其實除了韓國以外的亞洲地區都有受惠於這個行動帶來的正面影響。   電競選手的轉會費用雖不能攀及足球與籃球球員,但與其他受認可的傳統體育項目比,這種創新競技模式所帶來的利潤是如此巨大且發展迅速,《英雄聯盟》只用數年就把電子競技正名為運動項目,並且囊括了全球數億觀眾,世界賽的網上收視甚至比NBA的球賽來得更高,這是一般運動項目無法與電競產業比拼的本質,因為傳統運動項目他們都需要長時間沉澱與累積,利用他們的歷史涵義滲透到普羅大眾的思維上。簡單來說,就是任何運動項目都是需要時間發酵他們獨有的體制,那是一百年甚至一千年不斷篩選、改善、進步得出來的成果,而電子競技所用的時間,僅僅是網路興起的這十幾年。   若非中國利用龐大的資金頂住了電子競技沒有的歷史涵義,並且抓緊了現今社會承認一樣東西的普世價值 ─ 金錢,也許我們還在苦惱電子競技在社會當中的定位,僅僅是一個娛樂產業?還是該把它單純定位做遊戲產業而非電子競技較正面的詞彙?別忘了Riot之所以能夠利用短短幾年,把電子競技這個一直都有,但無法普及的概念餵到你的嘴邊,很大部份是騰訊作為商家的眼光投資在《英雄聯盟》身上,以當時Riot的規模能找到一筆資金繼續營運已經不錯,更遑論騰訊投下的一顆金蛋?這顆金蛋讓Riot成功的進程推前了幾年,其他電競項目亦從中分享到甜美的果實。 1 說了這麼多,好像把中國對電競的投資抬得太高,儘管我們不能否認當中某些要點,但「絕對」不是中國撐起了電競圈,「絕對」不是中國撐起了電競圈「絕對」不是中國撐起了電競圈,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了三次。我們必須先明白一個概念,中國除了投放金錢以外,他們對實質的電競環境沒有太大幫助,甚至扭曲了部份人對電競行業的第一印象。   韓國的優點在於把電競普及到日常生活,而且隊伍的俱樂部都是當地非常有名的電子企業龍頭,歐美的話大部份更是十幾年來,在不同電競項目活躍的俱樂部,而中國的俱樂部只是一群身處不同領域,瞄準了電競龐大利潤老闆所構成的整體,比起推動電子競技,他們更在意從中能「得到些什麼」,而中國的觀眾則是從比賽中希望「得到些什麼」,比如單純的娛樂,或是尋找一個能發洩的對象(在討論區開噴誰誰誰),令兩者一拍即合,也讓中國的電競圈永遠在他們的世界裡迴圈,外人看LPL也許非常風光,但對於選手間的上進心、電子競技這個核心概念的推動、區域對遊戲的理解都沒什麼進步,因為到最終能解剖析LPL的核心只有四個字 ─ 商業活動。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越來越少本土明星選手,光是代打、實況、搞網購的收入足以讓他們成為百萬甚至千萬富翁,還何必一天花費十六個小時去練習,打一個沒有100%勝率的比賽呢?打得差還要冒著被噴的風險,當然安穩在家賺錢,讓以後的生活安枕無憂。 2   後記   這次的文章牽涉的範圍太廣,所以有很多本來想寫的東西都沒寫出來,而本來計劃好關於後勤團隊的文章,也因為達不到本來想寫的要求而刪掉了(汗),就讓小編重新整頓好思緒再寫關於後勤團隊的文章給大家吧!(逃)

Tags :

example, category, and, terms

Share This :